在线客服

官方微博
栏目导航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商品简介
开元通宝
发布时间:2015-09-23 14:51:01  查看:

 开元通宝.jpg

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,主要为铜质材料铸成,规格为直径2.4厘米。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、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。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。
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,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。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。开元即“开国奠基”之意;通宝则是“流通宝货”之内涵。铜钱名曰通宝,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以钱为宝,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。
开元通宝的产生,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。经济决定金融,开元通宝是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扩大的产物。唐朝(公元618907年)承隋之后,又重新恢复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。这时,封建地主经济与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,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均呈现出繁荣景象。唐太宗于公元6268月即位后,励精图治,审慎地调整了统治政策,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使封建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,史称“贞观之治”。
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登基后,在位44年,在他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,唐朝进入极盛时期,是唐朝高度发展的黄金阶段,史称“开元盛世”。
在农业方面,均田制的推行,使耕地面积扩大,百姓生活殷实富足,府库充实。
诗人杜甫在《忆昔诗》中写到:“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;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”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兴盛情景。在城市中,商业兴旺,交通发达,很多城市都设邸店,为商人服务,并出现了原始的汇票“飞钱”(或称“便换”)和信用机构“柜坊”,当时商品交换活跃、钱币收支频繁程度可见一斑。唐代冶炼技术取得新成就,全国有168个银、铜、铁、锡冶炼所,金属器物以捶击与浇铸制为主,运用切削、刻凿、焊接等技术。
另一方面,汉五铢钱在隋以前已流通了七百多年,其间历经盛衰,大小轻重已无统一标准,即使隋五铢也有大小多种样式,至隋末战乱,社会上薄小劣钱大量出现。再加上前代周、齐、梁旧钱的流通,则通货之状况极度混乱。唐建国后,为适应其统治需要,于高祖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七月着手整顿货币,颁诏废五铢钱,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。
开元通宝钱,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。
“开元”,意指开辟新纪元;“通宝”,意指通行宝货。开元钱的划时代地位表现在:
1)唐代以前的钱币,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,如刀币、五铢钱等,而自开元钱后,改称“宝”、“通宝”、“元宝”等。
2)我国古代的重量计数,多以面文标出重量,均将二十四铢为一两,而自从二铢四丝的开元通宝流通以后,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便由此产生,二十四进位的铢两制随即结束。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甾、铢计量,而以两、钱、分、厘十进位法计量。
开元通宝钱,径八分(约2.4厘米),重二铢四丝(约4克)为一钱,每十文重一两,一千文重六斤四两。起用这种新衡制,换算便利,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。
3)在钱币铸造的形制和重量上,开元钱成为唐代以后各代铜钱的标准。
 
开元通宝收藏价值
开元通宝由于出土较多市价较平,普通开元通宝,每枚人民币1元;中期开元每枚约10元。较昂贵的早期银开元,可到数千元。
另有晚期会昌开元通宝,市价略高,每枚百元左右。因此普通开元收藏家不必大量收藏,存一两枚观赏足矣。对于会昌开元鉴别应加以注意。史料记载会昌开元约24种,是各州钱炉于钱背加盖“昌”字戮,与原文并不一致,且印记盖得十分随意,不规整。若发现文字秀丽规范,或背文有“扬”者,定为伪古。保存钱币入盒袋均可,钱文朝下或内置,以防磨损。